关于《昆明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政策解读
为了使公众更好地知晓和理解《昆明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的主要内容,现作如下解读:
一、制定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动绿色发展,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2024年7月,《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云南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加快“无废城市”建设,推动实现城乡“无废”,结合昆明市实际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起草了《实施细则》。
二、制定依据
《实施细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昆明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
三、出台目的
昆明市现行的《昆明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对于规范生活垃圾管理,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和谐昆明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对良好城乡人居环境的需求日益提高,新的矛盾和问题凸显,为促进昆明市环保事业发展,统筹推进“绿美春城”和“无废城市”建设,结合昆明市生活垃圾管理工作实际,制定《实施细则》,进一步提升生活垃圾管理水平。
四、主要内容
在坚持科学性,兼顾可操作性的基础上,《实施细则》结合昆明市实际情况,从生活垃圾处理的保障措施、社会参与和监督管理等方面对《昆明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作出细化。《实施细则》分七章三十五条:
第一章(第1—8条)总则。主要包括制定目的、生活垃圾分类、生活垃圾基层治理、环卫工作权益保障等相关内容。
第二章(第9—12条)源头减量。通过倡导绿色消费、净菜上市、环保包装要求、塑料制品源头减量、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等措施促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
第三章(第13—20条)投放要求。主要包括收集点、中转站设置标准、各类生活垃圾投放要求等。
第四章(第21—26条)分类收集、运输与处置。主要包括车辆审核要求、车辆运输要求、大件垃圾收集、运输要求、垃圾处置能力提升与资源调配、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安全要求等。
第五章(第27—31条)公众参与。主要包括引导、鼓励单位和个人参与生活垃圾分类与源头减量工作,组建志愿者队伍引导市民垃圾分类习惯养成,开展线上线下联动宣传和多元主题活动,以及畅通公众监督渠道等。
第六章(第32—34条)农村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农村生活垃圾实施范围、管理及保洁制定、处理模式等。
第七章(第35条)附则。规定了《实施细则》的施行时间。
五、核心举措
(一)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和处置流程。《实施细则》对生活垃圾每个类别进行更加细致地列举,提高分类准确性和公众辨识度,针对四类生活垃圾的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置各环节制定更加具体、更具特点的操作规范,确保生活垃圾能够得到规范管理和有效处理。
(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结合国家法律规定和昆明市城市管理局在环境卫生领域安全生产管理中的经验,《实施细则》明确了从事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置的生产经营单位所应遵守的安全生产义务,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三)保障环卫工人权益。为改善一线环卫工人工作生活条件,切实保障环卫工人待遇,推动昆明市环卫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实施细则》针对环卫工人工资标准、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休息休假、健康体检、安全教育培训等合法权益进行了规定。
(四)明确农村生活垃圾管理规范。《实施细则》明确了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实施范围、人民政府与村民自治组织的职责,协同推进农村厨余垃圾与农业生产有机废弃物处理,因地制宜科学选择符合实际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对于强化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